2025高三语文思辨类作文模拟题及满分范文欣赏
2025高三语文思辨类作文模拟题+满分范文欣赏
模拟作文题
有人说,在前行的路上,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满分范文一
地图与指南针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行人。在前行之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依托工具助力。有人说,在前行的路上,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但对此,我却持有相反的意见。
诚然,地图之于前行之路而言,确有比指南针更胜一筹的地方所在。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地图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对于道路的指引更具目的性、指向性,且有利于人们以全知视角全面了解多条道路,以做出个性化评估与选择。而指南针却只能为人们提供大致方向。因而,若想让自己的前行之路达到功利标准下的效率最大化,地图的作用显然优于指南针。
然而,之于个体的成长与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脉络而言,指南针显然拥有与“前行之路”特性更契合的生命本质。正如“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道出的那样。人之前行道路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妄图以确定之地图把握不确定的道路,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方面,人类并不具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即便我们拥有地图,又何尝能确定这不是“洞穴之影”的外化。如若毫不思考地依赖地图,顽固相信地图优于指南针,则我们很可能沦为如别里科夫那般囿于套子中的人。退一步讲,即便地图是经过反复试验总结的科学指引,主动性的探索依然不可或缺,需要我们在前行之路上填补与完善地图。从这种维度而言,地图之功能,实质与指南针并无过大差异。
进一步说,所谓“前行”,实质是人向内拓宽自我意识,向外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所谓“地图”,实质上经过前人经验与观点累积而成的具体、可复制的路径。所谓“指南针”,实质是前人行动路径宽泛性、方向性的指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踏着别人的脚步,就看不到自己的脚印”,之所以强调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是因为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成就的达成,几乎都是在前人指引下对已有路径的突破或是对新路径的探索,而非全然遵循“地图”的复制产物。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地图”对我们前行之路的巨大帮助。作为前人智慧的凝结之物。“地图”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路径的蓝本,为我们减少了试错成本,能让我们在简单情境之下实现效率最大化。
反观当下,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下,人们利用什么工具、如何利用工具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如若不加思索,愚昧复制“地图”已知的路径,不愿在“指南针”的带领下探索未知道路,则永远只能是与“无知山谷”中徘徊,难以前行。
“命定的结局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前行之路,当以“指南针”拓宽“地图”之边界与内涵。
满分范文二
绘自我独立之地图
从古代指南针发明为新航路开辟后更新完善地图提供理论支撑,到如今现代人依赖于地图不断借鉴,有人认为前行路上地图作用优于指南针,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诚然,在前行道路中,对地图更为侧重有其合理性。相较于指南针单一方向的指向与沿途中的无尽未知,地图无论是在实际路线指向亦或是人生导向中都似乎占据上风。从实际路线来看,地图绘制全面、清晰,快速呈现所有可选道路与沿途所遇之事物,减少时间与试错成本,化未知为有知。从人生导向来看,地图是他人提供参考的模板,是先行者们经验详细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孤勇前行的风险与未知,使茫然庞大的模糊未知可视化,助力个体前行。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前行途中地图作用优于指南针呢?显然,这一结论以偏概全。我们不否认地图的便捷性与有益性,但万不可贸然将地图捧上神坛。首先,地图的来源与绘制值得深思。其作为先行者宝贵的经历浓缩图,展现了明确规定之道路。其作为人主观体验的产物,若有错误则极易对过于依赖地图的人造成巨大损失。与现实中是偏离预期目标抵达错误之地,需耗费更多时间重寻路线;于人生航向中则是致命一击,因为人生前行的短暂性与不可重来的特性,一旦偏离预期路线,其风险后果难以承担。
更进一步来看,地图至上所带来的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局限与自我独立意识的缺位,一味依赖于他人绘制的地图,只会陷入名为“地图”的洞穴,所前行路上看到的风景也皆为洞穴的倒影。个体思想局限于现实路线的桎梏之中,创造出来的前行之路亦成为他人行路的复制品,何其悲哀。长期以往,个体不再主动探寻自发寻找,而必为这懒惰付出代价,得到罗曼罗兰口中的“无聊、倦怠、消沉”的懒惰回报。
因此,我们需要一把火光带领我们走出“地图”之洞穴,而这便是指南针。指南针在确定南北大方向确保下给予更多自主体验探寻的机会,帮助我们探索更多未知的奥妙,在自我磨砺体验中重塑自我。在这个意义上看,地图应成为我们前行的参考,而手中的指南针才是真正指引我们的重要工具。指南针是个体独立精神的回归,是不盲从依附他人的有力工具,救无知迷茫之人与单一地图的泥淖之中,给予更独立的自主的璀璨线路,从而“我思故我在”。
在事实上,地图与指南针并非割裂两物,我们亦可以用指南针绘制自我之地图,为他人参考借鉴。于是,万千各具特色的独立地图合为一体,为大千世界中的前行增光添彩。
反观当下,唯地图论的背后,是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至上大行其道。不依赖于现有之地图,而是辩证使用并以自我之指南针绘独立之地图,才是当下纷繁之世界真正呼唤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