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届高三名校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share

湖南省2025届高三名校一轮复习
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4年6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正式成立。6月28日,两艘从苏联接收的潜艇“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由中国海军官兵驾驶,驶出旅顺口,前往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第一批潜艇学习队成员罗治淮回忆,当时的学习过程既紧张又兴奋。
    罗治淮;苏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帮助中国建一支潜艇部队,大家都高兴极了,但是我们这个队伍文化程度偏低一点,当时决心大得很,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晚上深夜才睡。三年零两个月以后,我们的学员自己开着船(潜艇)。自己把这个船(潜艇)开到我们自己的基地。
    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毛泽东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说,他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调查研究,开讨论会,大家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们一定要搞,一定要自己搞!一万年也得搞出来!作为我们科技人员,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
    程文兆:船像鲸鱼一样徐徐驶出那个平台。有上万人自发地或有组织地走到现场,欢声雷动。船上前面挂着毛主席像,下面就是大红花,潜艇艇员都站在船舷旁边,非常非常激动,感到非常自豪。
    1969年,正在东海舰队服役的程文兆接到命令,自己将被抽调到一支特殊的部队,来到北海舰队,程文兆才知道,自己即将加入的是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他将与另外35名战士一起,担任首艘核潜艇的试航员。程文兆和战友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试航200多次,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1970年12月26日,中国人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9月,中国海军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并具备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
    (摘编自央视新闻《百年瞬间・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材料二:“谨小慎微,精益求精”,这是写在某潜艇基地技术监测室大门上的字。核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基地官兵用细节上的苛刻,破解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
    核潜艇的“保健医生”――高级工程师吴水海手持专业仪器,穿梭于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突然,监测仪发出了“嘟、嘟”的报警声。他小心地一寸一寸地移动着仪器,报警信号的频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信号频率最高的地方,经仔细检查,确认是冷凝器传热管出了问题。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这样的监测巡查每天都在进行,在基地大家称吴水海他们是“核潜艇保健医生”。近年来,基地已经建立了基地、大队、艇上三级监测体系,装备了一系列检测维修的先进设备,配备了便携式检测设备,使用这批装备的专业队伍和他们的执着精神,极大地增强了装备故障的预测预报能力,防患于未然。
    攻克世界性核退难题――核潜艇退役处置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世界上对反应堆大多是海上处理法、浅土掩埋法等简易处理法,后续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而基地某核退大队,提出了“安全彻底处置法”。“核退”处置技术在我国属空白,国际上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借鉴。大队长孔劲松是位核专家,面对如此技术空白,他和他的团队踏上了不分白天黑夜的探索之路。通过不懈努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与其他部门一起先后突破12项关键性技术,攻克了这一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备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国家之一。
    一根头发丝和一颗螺丝钉――核潜艇基地组建以来,在核潜艇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条铁规: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官兵始终坚持“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以万分的努力做到万无一失。精细化管理在某导弹技术总站显得尤为突出。一次,身着全封闭服装的官兵,正在对某新型战略导弹进行“体检”,就在各单位上报导弹准备完成情况时,阵地指挥员卢明章突然把所有官兵集中起来,手里夹着一根头发丝,严厉地说:“一根不起眼的头发丝,如果掉进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可能影响导弹的技术参数,成为战场失利的罪魁祸首。”他亲自监督,全线“返工”。
    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核安全。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调节空压机等设备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装了一个螺丝。大队领导大动干戈,安排技术骨干力量进舱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他们又多了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
    日月更迭,“大洋黑鲨”犁浪蹈海;时光流转,“水下蛟龙”仗剑待命。近半个世纪以来,核潜艇安全航行百万海里,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走向远海大洋的征程中留下了一道道闪亮的航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纵观世界海军大国间的核潜艇发展不难发现,如今针对新一代核潜艇的比拼已然开始,各国也有各国自己的打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变革,除核动力技术、艇体材料、低噪音之外,未来下一代战略核潜艇还将会在武器装备、自主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取得更加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大洋的“静默杀手”会更加犀利。
    (摘编自光明网《“静默杀手”核潜艇是海军硬实力的象征,未来将如何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54年,中国海军接收了苏联提供的两艘潜艇,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潜艇部队的建设与学习,直接标志着中国核潜艇研发事业起步。
    B.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核潜艇,彭士禄等科技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最终成功。
    C*核潜艇基地官兵以“谨小慎微,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了核潜艇的安全运行,体现出了中国海军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
    D.核潜艇的退役处置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核潜艇基地通过自主创新,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

[1]      


Q:文档中提到的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于什么时候?
A:1954 年 6 月 10 日。
Q: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并具备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是哪一年?
A:1988 年。
Q:材料二中某潜艇基地技术监测室大门上的字是什么?
A:“谨小慎微,精益求精”。
Q:近半个世纪以来,核潜艇完成了哪些任务?
A: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走向远海大洋的征程中留下了一道道闪亮的航迹。
Q:世界各国针对新一代核潜艇的比拼有什么特点?
A:各国有各国自己的打算。
Q:文档中提到的语文试题是针对哪个年级的?
A:湖南省 2025 届高三。
Q:文档中的现代文阅读有几个部分?
A:两个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假设文档中有现代文阅读Ⅱ,若实际没有,可忽略此问题答案)。
Q: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的名称是什么?
A: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
Q:材料二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A:某潜艇基地的理念以及核潜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成就。
Q:文档中对于世界海军大国间核潜艇发展的描述是什么?
A:如今针对新一代核潜艇的比拼已然开始,各国也有各国自己的打算。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