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回顾与练习: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热点分析回顾|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系统观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本专题涉及的热点有:《“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等。对于上述热点一要具体把握其宏观背景,二要从微观上根据不同模块知识进行理顺。
【背景材料】
1.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规划》明确,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提高水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2021年7月12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开幕。论坛发布了《2021贵阳共识》。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主持闭幕式并宣读《2021贵阳共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非常成功,彰显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雄心愿景,为全球提供了生态交流合作的难得机会。
3.2021年9月3日,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法国揭幕。本届大会聚焦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议题,为接下来将要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作好准备。由于新冠疫情原因,本届大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大会主会场设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的沙诺会展中心,会期8天。大会围绕景观,淡水,海洋,气候变化,权利与治理,知识、创新与科技,经济与财政体系这七大主题进行讨论。
4.2021年10月15日,为期五天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缔约方大会每10年要制定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COP15又到了一个制定新的10年保护目标的重要节点,国际社会对COP15寄予厚望。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5.2021年10月31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在罗马闭幕,会议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推动实现绿色公平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宣言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特别关注最脆弱群体的需求。
6.2021年10月3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约2.5万人受邀参加。长达20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随着《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定》《巴黎协定》等国际性公约和文件陆续出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7.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正式出台,中国湿地保护由此开启历史新纪元,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至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标志着四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这有利于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做好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破坏严重,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
3*的经营与发展。做好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公司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财政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的国家,将保护生态环境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加大减排行动,发展低碳减排的新兴产业,为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这体现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5.树立新发展理念。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落实到大力推进绿色化的新行动上,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举办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
6.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保护湿地资源保护,增强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环境道德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两山论”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加强宏观调控。随着全球现代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缺陷,要加强宏观调控,企业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召开,便于政府对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9.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把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义务。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10.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当前全球疫情肆虐和严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考法典例: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50万家经营范围含“塑料”,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塑料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塑料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四地塑料相关企业之和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50%。为此,作为企业要
①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 ②必须拥抱新技术,突破传统营销观念约束 ③以市场为导向,关闭传统产业实现企业转型 ④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处理塑料垃圾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经营。我国目前有超过350万家经营范围含“塑料”,要求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处理塑料垃圾的能力,①④符合题意。传统营销观念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②。③中“关闭传统产业”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