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立小学小一入学政策全解析
我之前拍视频说过啊,新加坡呢也是有学区房的,而且会精确到距离学校一公里以内。刚好我的后台收到了一条私信的提问,问我说是不是只要你有新加坡公民身份,并且买了一公里以内的房子,孩子就一定能够上某一所名校呢?其实还真不一定啊。新加坡教育部前几天公布的小1 to c报名结果,在181所小学中有85所小学申请超额,其中有82所小学需要抽签分配学额。去年这个时候呢有90所小学申请超额,85所小学抽签分配学额。部分学校由于申请人数过多,抽签条件也会比较严格。住在学校一公里以内的永久居民和公民学生都需要抽签。如图所示是就是今年竞争最激烈的5所公立小学,其中这个伊琍十一所小学,学校录取比例就只有17%,也就是六个学生竞争一个名额。这5所学校呢都是需要抽签的,不过啊反而有些名校比较出人意料。比如说莱佛士女子小学,它今年的结果居然是2公里以内的公民都可以入学,只有2公里以外的公民需要抽签。我刚刚说的都是to c阶段的录取情况。实际上新加坡政府学校的小一入学政策相当复杂,目前可以分为one to a to B2C to CS three这六个报名阶段。第一阶段有兄弟姐妹在读的学校,这个阶段呢是可以保证学额,可以直接让学校锁定一个名额的。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已经转学了的,不算已经毕业了的话呢,你就得到to a的第二阶段录取了。To a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父母曾经在这所报名的学校就读,并且在你的孩子报名之前参加了校友会,或者是父母是这所报名学校董事会或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To a的第二阶段呢是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曾在所报名的学校就读,或者是父母是所报名学校的教职工。这里需要注意啊,行政工作不算,或者是孩子在与所报名的学校有关联的教育部幼儿园就读。基本上到to a的第二阶段之后呢,就已经有个别学校需要抽签了。接下来是to b阶段,从这一阶段起,那些本来和学校没有关联的孩子们可以开始报名了,也就是我们新移民开始有机会报名的阶段了。需要考察的条件主要是父母在所报读学校担任义工。大家不要以为啊做义工就是你想做就可以报名的,可以说名校的义工申请难度不亚于民企的求职难度啊,或者呢父母是所报名学校有关联的会馆或者教会成员,或者父母是所报学校所在区的活跃社区基层领袖。接下来呢是to c阶段,也就是我视频最开始提到的申请阶段。这个阶段呢就适用于所有还没有注册的适龄儿童了。To c抽签的两大考虑因素,一个是身份,新加坡的公民身份优先于永久居民身份。二是学区房,位于学校1公里内范围的家庭住址优先于1到2公里的范围。新加坡教育部会根据你的住家的地址啊,这个地址是你新加坡证件登记的地址,与学校的距离分组决定优先录取顺序。而且这个原则是适用于小一注册程序中的每一个阶段。为了保证公平,所有以地址优先原则入学的孩子呢,必须保证入学后在所在学区住满30个月以上。如果to c阶段抽签入学失败的话,还有to CS阶段家长还可以选择有学额的学校去给孩子进行报名。这些阶段全部录取之后,还有剩余的学校学额才开放给没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国际学生,也就是我们这些没有本地身份的外国人。换句话来说,前面所有的这些阶段啊,都是只开放给新加坡的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所以呢正如我之前视频说过的,理论上来讲,我们外国人有机会不参加AEIS考试,直接在小一的时候入学新加坡的公立学校。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当然如果父母是有一批工作签证,孩子有第一批家属签证的情况下,目前还有机会在最后阶段抽签入学,这个概率呢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连DP的身份都没有的话,那么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了。所以换句话来讲,虽然新加坡的公立学校名校很好,但是我们外国人几乎没有机会进去就读,有机会进的大概率也是普通学校或者是邻里学校。所以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新加坡最好的教育资源实际上还是国际学校。至少我们在申请国际学校的时候呢,我们是拥有自主选择权的。
### 新加坡公立小学小一入学攻略
新加坡的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对于想要让孩子进入公立小学的家长来说,了解小一入学政策至关重要。
首先,新加坡有学区房的概念,并且精确到距离学校一公里以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公民身份和一公里内的房子,孩子就一定能上名校。
新加坡政府学校小一入学政策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有兄弟姐妹在读的学校可保证学额。若兄弟姐妹转学,需进入To A阶段。To A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父母曾就读、参加校友会或为董事会成员等;第二阶段则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曾就读、父母为教职工等情况。
接下来是To B阶段,新移民孩子可报名,条件包括父母做义工、是会馆或教会成员、是社区基层领袖等。
To C阶段适用于所有未注册适龄儿童,抽签考虑身份(公民优先)和学区房(1公里内优先)。以地址优先原则入学的孩子,需在学区住满30个月以上。若To C阶段失败,还有To CS阶段可选择有学额的学校报名。
最后,这些阶段都只针对公民和永久居民,外国人几乎没机会直接进公立名校,大概率只能进普通或邻里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国际学校是更好的选择,申请时有自主选择权。
总之,家长们要提前了解各阶段要求,做好规划,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
新加坡,学区房,小一入学,报名阶段,抽签,公民身份
### 新加坡公立小学小一入学攻略
新加坡的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对于想要让孩子进入公立小学的家长来说,了解小一入学政策至关重要。
首先,新加坡有学区房的概念,并且精确到距离学校一公里以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公民身份和一公里内的房子,孩子就一定能上名校。
新加坡政府学校小一入学政策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有兄弟姐妹在读的学校可保证学额。若兄弟姐妹转学,需进入To A阶段。To A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父母曾就读、参加校友会或为董事会成员等;第二阶段则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曾就读、父母为教职工等情况。
接下来是To B阶段,新移民孩子可报名,条件包括父母做义工、是会馆或教会成员、是社区基层领袖等。
To C阶段适用于所有未注册适龄儿童,抽签考虑身份(公民优先)和学区房(1公里内优先)。以地址优先原则入学的孩子,需在学区住满30个月以上。若To C阶段失败,还有To CS阶段可选择有学额的学校报名。
最后,这些阶段都只针对公民和永久居民,外国人几乎没机会直接进公立名校,大概率只能进普通或邻里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国际学校是更好的选择,申请时有自主选择权。
总之,家长们要提前了解各阶段要求,做好规划,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
新加坡,学区房,小一入学,报名阶段,抽签,公民身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