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

share

安徽省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
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其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其涵盖内容之广,涉及理学、朴学、画派、戏曲、篆刻、建筑等诸多方面。而在徽文化的众多流派中,建筑无疑是对其最好的传承,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文化,徽派建筑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用材、装饰,都深切透露着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唐宋以来,徽州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和街巷,这些村落和街巷既是聚族而居的写照,又是聚族而居的结果。明清时期。微商雄起,富甲天下,衣锦还乡之后,大兴土木,建民居,修祠堂,筑牌坊,促进徽派建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集砖、木、石雕于一体,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体现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通的观念,与人为善、利人睦邻的观念,协调统一的观念,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观念,儒家文化教育观念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特色之精华。例如,“马头墙”,俗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是防火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天井”名曰“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结构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老宅的采光,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不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广泛地应用,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
    徼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木雕的精美构件,点缀于梁枋、华板、斗拱等或装饰于扇、勾栏、门罩等,起着承重负荷、隔离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石雕多用于亭、坊、桥、栏、台基、石狮等,坚固凝重,造型出神入化。砖雕为泥烧的艺术,多镶于门楼、门坊、影壁等处,有画龙点晴之功。徽州“三雕”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
    传统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素面砖墙,青瓦覆顶,配以层层错落的马头墙,远远望去,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黑白相称,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犹如画里的乡村,这其中蕴含着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这美好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优美典雅的微州古村落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文化”舒适、便利,是他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考虑条件,而传统的微派古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初次走进给人的感觉就是屋内阴暗,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此外、当下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与利益,传统徽派古民居结构复杂,在建筑选址、布局、风水、规模、功能上都有着严谨的讲究,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太可能达到传统微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难以营造那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意境。
    (摘编自薛婵《徽派风格古建筑》)
    材料二:
    “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景致之外,文人园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
    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的《中国园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文化氛围,徽文化正是此区域中的独特表达。
    B.在徽文化诸多流派之中,徽派建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凝周的微州史。
    C.徽州“三雕”作为徽州建筑装饰的瑰宝,其中木雕既承重又美化环境等,石雕则多见于亭、坊、桥等装饰建筑。
    D.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决定当下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因此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派建筑产生有一定的背景,明清时兴起的微商更是促进了它迅速的发展,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徽派建筑秉承的宗族观、风水观等,对弘扬徽文化、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及新徽派建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C.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既具有防火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
    D.文人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一树一石,是设计者们匠心独运、文心诗意的呈现,而不仅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以小见大”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古宅门廊上一块精雕细琢的匾额,寥寥数字却蕴含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引人遐想。
    B.现代博物馆内,一巨幅画作占据整面墙壁,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C.园林小径旁,小巧的假山石形态各异,虽不显眼,却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
    D.高楼顶部,霓虹灯闪烁不停,如虹如瀑,吸引着远处行人的目光,成为城市夜景的焦点。
    4.材料一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的应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请简要分析。(4分)
    5.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要“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分)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