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

share

湖北省2025届新八校协作体高三10月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节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人们建造“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入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说法),或称“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即建造一种装置,使其将热量百分之百地转化为机械能而不产生任何其它影响,这是绝对做不到的(普朗克说法);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指出“绝对零度不可达”。当然,还有许多重大理论也包含了这种“不”的严格限定。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则表明在量子力学中不能同时准确地给出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等。
    一般说来,科学理论中的“是”往往是有条件地、相对地成立的,它们都是在做了多种假设,进行过多方面简化,有意忽略了数不胜数的次要影响因素之后,才从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因此它们也只有在严格的“理想条件”下才能成立,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态”也许永远都不会存在。但是科学定律中的“不”却是无条件地、绝对地成立的!对某一领域的不断求“是”固然可以使我们逐渐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然而只有求得到“不”才算摸到了这个领域的终极边界,才能够从闳阔的视野把握住该事物的整体,也才可以说对这一领域达到了彻底的认识。
    当牛顿力学建立起来以后,它几乎可以精确完美地解释一切力学问题,人们都认为这种力学理论应用范围无限广阔,物理学已经最后完成,人们的眼中对它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不”。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开始遇到了麻烦,正像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所指出的,虽然物理学是万里晴空,“可是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建立彻底扫清了物理学天空的乌云,同时也为经典物理寻求到了“不”,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这不仅划定了经典力学的最后疆界,同时还开拓了更为广阔、更为壮观的物理学新天地。可见,求得一个领域的“不”并不是认识的终结,它正是一个全新领域求“是”的开始。
    另有一种深蕴哲理的“求不”,那就是科学上的“证伪”原则。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观察和实验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只能证明一个理论是假,却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真。”为什么会是这样?他的回答是,“证实是归纳问题,证伪则是演绎问题”,“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遍陈述虽不能为大量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被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例如,为了验证“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哪怕你走遍七大洲,考察了全世界上千万只乌鸦都是黑色的,也不足以证明这一结论是绝对正确的,只要有人发现一只白乌鸦就可以彻底否定“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既定结论。可见,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事实都无法严格证明为“真”,相反,仅仅一个“证伪”就足以否定整个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在制定社会发展计划时也应当有意识地增拓“求不”思维,自觉地寻找相关的边界限制。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只对我们展示了精深的至理,还为我们规定了严格的戒律。“求是”与“求不”这一对称思维,会使我们既善于进取又胸怀戒规,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选自詹克明《实事求“不”》,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与主观主义态度相对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它要求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 “实事求是”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于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毛泽东在讲话中将其创新地阐释为学习态度。
    C. 无论是牛顿力学、热力学三大定律,还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都直接有力地证明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定律都包含着“不”的限定。
    D. 牛顿力学进入现代,遇到微观运动和高速运动的证伪,后来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为它划定最后疆域,开拓了物理学新天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其重要目的是改变学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 际结合,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B. “求是”与“求不”,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二者不可偏废,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
    C. 科学定律中的“不”是无条件绝对成立的,而科学理论中的“是”通常是有条件相对成立的,可见真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D. 走遍全球,考察成万上亿只乌鸦仍不能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而找到一只白乌鸦就能推翻这个结论,可见“求是”比“求不”难。

[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