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社会信用建设

share
背景链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击查看详情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真正做到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权威论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李克强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李克强
    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李克强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李克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李克强
    [意义分析]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点击查看详情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推进信用建设 构建信用中国
    2.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3.让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
    4.筑牢信用风险“防火墙”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信用及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和重视。应该承认,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包括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在逐年提高,相继涌现出一大批重承诺讲信用的优秀企业和个人。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信任缺失现象仍比较严重,社会信用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示例二
    自古以来,中国就极为重视诚信建设,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当前,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推进诚信建设,要不断采取各类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点击查看详情
资料来源:
    新华网: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 作者:董璐
    光明日报:加强诚信建设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作者:侯云春
    光明日报:以信用立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者:廖永安
    
share